肛门内有虫怎么回事
一、常见原因
(一)蛔虫感染
蛔虫是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之一,人如果摄入了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,蛔虫卵会在肠道内孵化出幼虫,进而发育为成虫。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,比如饭前便后不洗手等,更容易感染蛔虫。蛔虫在肠道内寄生,可引起肛门内有虫的感觉。
(二)蛲虫感染
蛲虫主要感染儿童,尤其是学龄前儿童。蛲虫雌虫会在夜间爬出肛门,在肛门周围产卵,所以患儿会感觉肛门内有虫蠕动,同时还可能伴有肛门瘙痒等症状。
二、相关表现
(一)一般症状
患者可能会有腹部不适、腹痛,尤其是脐周疼痛较为常见,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、恶心、呕吐等消化道症状。对于蛲虫感染的患儿,除了肛门内有虫感外,夜间肛门周围瘙痒明显,可因搔抓导致肛门皮肤破损、发炎等。
(二)不同人群差异
儿童:儿童感染肠道寄生虫相对更为普遍,由于其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,且活动范围广,接触污染物品的机会多,更容易受到蛔虫、蛲虫等感染。而且儿童表达可能不太准确,家长需多观察其是否有肛门不适、夜间睡眠不安等情况。
成人:成人感染后也会有相应症状,但相对儿童可能症状表现相对不那么典型,部分人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,仅在检查大便等情况时发现寄生虫卵。
三、诊断方法
(一)粪便检查
通过显微镜检查粪便中是否有寄生虫卵,是诊断肠道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方法。对于怀疑蛔虫、蛲虫等感染的患者,都需要进行粪便常规检查,查找虫卵。
(二)肛门周围检查
对于怀疑蛲虫感染的患者,可在夜间患儿入睡后,观察肛门周围,有时能直接发现蛲虫。或者用透明胶纸法在肛门周围粘取标本,然后镜检查找蛲虫卵。
四、预防措施
(一)个人卫生
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勤洗手,尤其是饭前便后一定要用肥皂洗手。教育儿童不要用手搔抓肛门,避免自身重复感染。
成人也应注意个人卫生,保持手部清洁,避免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和水。
(二)环境清洁
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,定期对居住场所进行清扫,尤其是厨房、卫生间等容易滋生寄生虫卵的地方。对于儿童的玩具、衣物等要定期清洗、消毒。
注意饮食卫生,不吃生冷的食物,水果要洗净后再食用,蔬菜要彻底清洗,避免食用被寄生虫卵污染的食物。
五、治疗原则
(一)药物治疗
如果确诊为肠道寄生虫感染,可根据感染的寄生虫种类选用相应的驱虫药物。例如,蛔虫感染可选用阿苯达唑等驱虫药;蛲虫感染除了口服驱虫药外,还可外用蛲虫膏等药物涂抹肛门周围,以杀灭蛲虫和缓解瘙痒症状。
对于儿童用药,要严格遵循安全用药原则,优先选择合适的儿童适用的驱虫药物,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,且用药剂量要准确,以确保安全有效。
(二)对症治疗
对于因搔抓导致肛门皮肤破损、发炎的患者,要进行局部的对症处理,可使用一些外用的消炎药物涂抹,缓解炎症症状,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。
分享到微博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