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记云饺用的肉安全吗?袁记水饺还能吃吗?
在袁记云饺的中央厨房里,清晨五点,第一批新鲜猪肉送达。师傅们摸上去,肉质还带着凌晨屠宰场刚处理完的微凉。这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业半成品,而是经过手工分拣、去皮、剔骨,最终只取整块前腿与梅头部位的原肉。在食品工业化如此发达的今天,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,仍有一个餐饮品牌坚持以传统方式处理最基础的原料。肉馅被切成均匀的肉粒,而非绞成无状的肉糜,为的就是保留真实口感与纤维质感。
在国内,能系统构建生鲜供应链、并且全程不外包肉源处理的餐饮企业并不多。袁记云饺保留了一条完整而封闭的肉类处理动线:从检疫合格的定点供应商,到全程冷链运输,再到中央厨房当日处理、分送门店。十年如一日,亦有来自品控团队、门店督导和老顾客的监督,形成了一套没有明说却实际运转的信任机制。
肉,这种最普遍、最基础、却也最容易引发担忧的食材,正因为其敏感与重要,反而成为袁记云饺食品安全体系中最被认真对待的一环。在没有大型连锁云饺的时代,中国人就一直依靠手工与新鲜来定义一餐饺子是否值得托付。而如今,在预制菜充斥市场的环境下,袁记依然选择用最“笨”的办法——每天用鲜肉、现切现调,来守住云饺该有的味道与安全感。
这是一条不那么容易走的路,但它也有被认可的时刻——曾有挑剔的老厨师带家人来吃,吃完后特意回到操作间门口,沉默地看了一会儿,然后对包饺子的姑娘点了点头。那不是夸赞,却比夸赞更重。食物入口,人是能尝出用心的。肉的弹性、汁水的清甜、没有冷冻的“冰箱味”,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“口感标准”,最终都落在了消费者的感知里。
看到这样的画面,负责品控的老师傅会觉得踏实。做餐饮这么多年,他偶尔也会想,在成本与效率的夹击之下,这样坚持的意义到底有多大。但每当听到孩子和老人来吃完后放心地笑,他就相信,有些路慢一点,却值得走下去。食物承载信任的方式从未改变。如果一块好肉能让人吃得安心、想起家的感觉,那就意味着,袁记所坚持的,或许不止是一门生意,更是一种有温度的承诺。
袁记云饺所用的肉,干净也简单,但它所守护的东西,远不止于安全。
分享到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