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汉县:撬动古楼村翻身致富的第一书记新闻 - 中国消费网

宣汉县:撬动古楼村翻身致富的第一书记
2020-06-05 09:23:25   来源:    
评论:0

  2017年5月,向守俊被宣汉县委组织部选派到老君乡古楼村担任第一书记。任职以来,通过深入走访摸准实情、精准研判找准路子、带好队伍筑
  2017年5月,向守俊被宣汉县委组织部选派到老君乡古楼村担任第一书记。任职以来,通过深入走访摸准实情、精准研判找准路子、带好队伍筑牢根基、转变方式激发活力等多种举措,努力当好贫困村第一书记,当好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点,让贫困群众脱贫的梦想得以实现。来到古楼村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地100平方建筑面积270余平方的党群服务中心;右侧“一套标准强组织”“两项制度激活力”“三引融入促发展”的村情简介也会主动跃入你眼帘;南面,是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用石栏围成的广场;广场外,是280余亩的高山晚熟脆李核心示范种植园;在广场的左侧是美丽如画、功能齐全的易地搬迁聚居点……古楼村正在致富的道路上大步迈进。

  勤走访精调研,摸实村情家底

  古楼村是由原毛鸭村和古楼村合并而成,因村里寨子有一鼓型大石而得名“鼓楼”,后演变为古楼。古楼村地处老君乡南部,与清溪乡五道口村、长青村毗邻,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,距县城42公里。全村幅员面积21.8平方公里,1142户,4213人,耕地面积3535亩,辖18个社,党员54名,入党积极分子6名 ,是全乡人口最多、面积最大的一个村。整村基础条件较差,发展相对滞后,群众收入低,增收渠道单一,是老君乡最大的贫困村,其中2014年已脱贫28户92人,2015年已脱贫32户113人,2016年已脱贫46户194人,2017年已脱贫40户157人,2018年脱贫109户373人,2019年脱贫13户36人。在实地走访调研的基础上,会同村支两委、驻村工作小组成员商议讨论,结合当前实际进一步修订古楼村脱贫发展规划。同时,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,及时调整驻村工作组和帮扶责任人,主动承担最偏远、贫困程度最深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,对全村所有贫困户因户制定帮扶措施、因户制定发展规划,切实做到一户一策。

  深分析细研判,理清发展思路

  始终坚持勤于学习、增进沟通。坚持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、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、静下心思跟身边同志学,做到多交流、勤沟通。始终坚持勤于调研、深入分析。坚持深入田间地头、深入农户、深入群众,针对实际调研,认真梳理、归纳总结,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,不断涉猎更宽更广的农村工作知识,不断熟悉农村工作情况,不断掌握更多更适的农村工作政策。始终勤于锤炼、积累经验。主动参与乡党委政府开展的各项工作,主动深入到古楼村发展最前沿,主动深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、矛盾纠纷较为集中的工作中去,比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、广厦行动、低保评定等工作。通过潜心调研、细心倾听、多方论证,与乡党委政府提出了“1核(以阵地为核心)2带(红色旅游观光带、产业转型示范带)3区(幸福新村示范区、鱼池塝核心示范区、基础设施样板区)”工作思路,重点围绕产业脱贫、基础脱贫、住房脱贫、感官脱贫四个方面,加大精准扶贫力度。

  优班子强引领,筑牢党建根基

  为确保如期实现古楼村的美好蓝图,作为第一书记,通过抓班子、带队伍、强堡垒入手,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。配强支部班子。通过与班子成员谈心谈话、走访群众、向乡党委政府汇报工作等多种途径,全面而客观地掌握班子成员情况,对存在一些小问题的村社干部,指出缺点、指明方向、限期改正。常态开展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,推动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在最基层落地落实。集中学习党章党规、十九大精神,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既做好了规定动作,又抓实了创新动作。积极开展开展党员干部“双亮双争”活动,既党员亮身份、亮承诺,争当先进、争当致富带头人。目前,全村58名“党员之家”已经全部贴牌亮身份,承诺为民办事服务事项共100余件。

  破思路强创新,激发脱贫活力

  结合村情实际,我村探索施行“党员群众量化积分管理制”。“三晒三比”,重点聚焦“三类人群”。专门设置了《党员干部积分管理细则》,涉及“履行党员义务、帮扶贫困群众举措及效果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、密切联系群众、帮助孤寡老人”等内容。晒承诺比成效,着力聚焦普通村民。先富带后富,最终实现共同富裕。晒梦想比实干,着力聚焦特困群众。积极鼓励建卡贫困户不等不靠,自力更生。“三步积分”,始终突出“三项透明”。基础积分公开议。有效确保“群众的事,群众自己说了算”。评议积分公开定。成立积分管理领导小组,每月根据参与人员的表现情况,逐月登记积分,并全程监督。激励积分公开加。实行“优者加分,差者减分”,确保公开透明。“三重挂钩”,确保实现“三大目标”。与政治待遇挂钩,年度积分最高的前10名党员干部,可向上级组织推荐作为表彰人选,同时纳入后备干部培养。与社会名誉挂钩,年度积分最高的前10名,年终将被评为“党员季度之星、十佳优秀村民、先进特困群众”。与物质经济挂钩,所得积分高于基础积分的,按每5分一个档级发放优惠卷,到村上指定点兑换相应的农用物质。

  变输血为造血,优化致富模式

  如何培育支柱产业,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。根据古楼村实际,以“走出去”的模式拓宽就业渠道。组织全村剩余劳动力通过长期和短期外出务工的方式输出劳动力,进一步拓宽家庭就业渠道,进一步确保贫困家庭脱贫致富。多次与市县各级劳务市场和公司对接,总计输出劳动力2000余人次,人均增收20000余元。以“留下来”的模式稳定致富路径。按照老君乡“1+4”产业转型发展规划,在全村种植高山晚熟脆李1200余亩,组织在家群众认真管护;脆李套种辣椒600亩,人均增收500余元;种植老君菇2万袋,创收近6余万元;培养养殖大户11户(养牛20头以上2户,养羊80头以上5户,养猪20头以上2户,养鸡1000只以上3户),实现了“全民产业与长短结合”。以“请进来”的模式拓展增收门路。通过回引能人,在3社建立年出栏10000头生猪的养殖场,预计年产值将达2000万元,可创造10余个就业岗位。通过吸引优秀人才回村创业的方式,老经军倪兴中之子倪军以古楼为起点,推动“五乡四镇”红色旅游+乡村旅游落地,将为我村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。(宣汉县师源外国语小学 文黎)

聚焦更多热门资讯请扫码关注
免责声明:本站刊发的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,并不代表本站立场,若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或个人的权益请告知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。